中国社会科学院徐碧辉教授来公司作报告
10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碧辉教授应邀来公司讲学,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美是什么”的精彩报告。报告由公司梁晓萍教授主持。
徐碧辉教授以“美的本质”为主线贯穿报告始终。徐教授认为,在21世纪后现代思潮滥觞的背景下,研究“美是什么”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事。“美”同“真”、“善”、“丑”等概念一样,都是一种抽象思维的结果,是对事物某种属性的概括。因此,要研究“美是什么”就必须先了解“美的本质是什么”。美随着人类一起诞生,“人”同“美”一样都是一种抽象概念,拥有其本质属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追问“人是什么”这一原始的问题来理解“美的本质”。在阐释“人是什么”的问题上,徐教授引用马克思“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理论来进行阐述,她认为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本质。一方面,劳动“人化”了“外在自然”,使自然打上人的烙印,人的意志在自然中得以体现,美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另一方面,劳动“人化”了人性能力、人性情感、人性结构等“内在自然”,使动物的快感心理逐渐转化为人的心理,“劳动创造了人”,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在“内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逐渐产生。
在对“人的本质”阐释的基础上,徐教授指出,美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是一种被人创造出来的价值,它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从实践论哲学基础而言,美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人类学实践本体论来看,人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自由自觉的劳动”,使客观抽象的形式规律和法则成为了人所掌握和运用的自由的形式,这种自由的形式便是美;从个体生存论的角度来看,美是由于对象的某种形式或形象在主体心理引起情感共鸣或愉悦感受,从而形成的主客合一的、具有自由联想和想象的“境象”。
此次报告,徐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就“美是什么、美的本质”进行了详细阐释,给予同学们以深刻启迪,让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