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观点资讯
观点资讯

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 2013-11-20 浏览次数: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孙正聿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
 
今天是“构建精神家园,享受人生智慧”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在前两讲里边,我曾经和大家交流“生活世界与精神家园”,以及“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今天这个第三讲,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
 
对于这个题目,大家首先就会问,在构建精神家园的系列讲座当中为什么要单独来和大家交流“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呢?我在第二讲谈到理论的时候曾经说,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在所有的理论当中有一种特殊的理论,就是哲学理论。什么叫哲学呢?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一种世界观理论。哲学理论从根本上规范着人们对于世界、历史、人生和价值的理解,所以我们才把它叫做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在讲精神家园的时候,要和大家谈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
 
关于哲学,无论是中国的、西方的哲人,他们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我下面想首先引用几段话,一段是西方哲人黑格尔说的话,一段是我们中国哲人冯友兰说的话,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话,来说明怎样理解哲学,怎样理解哲学在构建精神家园中的作用。我首先引证西方哲人黑格尔说的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个比喻,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庙里没有神一样”。我们都很清楚为什么那个叫庙,而不叫一般的房子呢?就因为那个庙里供奉着神,如果那个庙里没有神,它就只是一般的房子了。黑格尔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如果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没有哲学的话,那就好比这个庙里没有神一样,这意味着哲学是文化的灵魂。这种哲学有什么作用呢?黑格尔讲的也非常明确,哲学就是引导人们“尊敬他自己并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哲学就是使人崇高的,那么哲学当然就和我们构建精神家园密不可分了。我们再看中国哲人冯友兰先生。冯先生说,“哲学就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他这里有两个意思:哲学就是思考人生的,但不是一般地思考人生,哲学对人生的反思是有系统的,它构成的是一种关于人生的理论。这样一种哲学有什么用呢?冯先生接着又说,哲学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哲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都是“使人成为某种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你成为专门的人才,而是首先使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是冯先生说的“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冯先生的这个论断隐含着非常深刻的意思:人是历史文化的存在,而教育是社会遗传的最基本的机制,只有通过相应的教育才会使人从一个自然的、毛坯状态的人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充实的精神家园的人,这才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冯友兰先生关于哲学的这个论断也证明,我们要想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就需要学习哲学,就需要有哲学的智慧。这是我引证西方哲人和中国哲人关于哲学的一些说法。
 
我们现在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关于哲学本身的极为精辟的论述。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什么叫做“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包括它的问题、它继承的优秀的遗产以及它所要走向的未来,都体现在哲学当中了,所以哲学叫做“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要想理解和把握这个时代,从而能够更好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学习哲学,需要掌握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又认为,哲学不仅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且是“文明的活的灵魂”。西方学者德里达在他的《马克思的幽灵》中说,马克思虽然去世了,但是马克思的那个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怎么去看待当代的资本主义?怎么样去理解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你能够在马克思哲学当中找到最深刻的思想。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的、最珍贵的、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到哲学思想里”。恩格斯又怎么样来理解他和马克思创建的哲学呢?恩格斯说,他和马克思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我们现在都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党员干部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总书记指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为什么呢?就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它使我们能够认清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使我们坚定理想和信念。关于这种“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恩格斯说,真正的哲学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恩格斯同时还说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地具有理论思维能力,但是这种思维能力是需要锻炼和发展的,可是迄今为止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我想,学习哲学对于提升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与人生境界,对于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追求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我通过黑格尔、冯友兰、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哲学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今天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哲学智慧与精神家园”。
 
下面我想分成三个大问题来和大家进行交流:第一,人的智慧与哲学的“爱智”;第二,人的思想与哲学的“反思”;第三,人的追求与哲学的“境界”。我想从这样三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怎么样去理解哲学智慧,怎么样理解哲学智慧在构建精神家园当中的重大作用。
 
人的智慧与哲学的“爱智”
 
一说到哲学,大家会做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一种是哲学这个东西太抽象了,太玄奥了,然后太无用了;另一种是哲学特别高深,哲学就是聪明学、智慧学,学了哲学什么都能做好。大家为什么会得出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的看法呢,一方面认为它很没用,另一方面又认为它极为有用?通常大家都说,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哲理是一种人的最高的智慧,而哲人那就是一种智慧的人格化。怎样理解哲学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呢?哲学是智慧,但哲学不是一般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智慧,特别是老员工,若没有抽象概括的能力,没有归纳演绎的能力,没有想象联想的能力,没有灵感直觉爆发的能力,就没法学习和研究。一般都知道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由观察名词和单称命题,通过归纳推理形成理论名词和全称命题,然后通过演绎推理做出一种解释和预见。各门科学不就是智慧嘛,归纳、演绎、概括、抽象。各种艺术形式不是智慧吗,为什么单纯说哲学是智慧呢?所以哲学是智慧,但哲学不是一般的智慧,古希腊就把哲学定义为“爱智”,热爱智慧、追求智慧、批判智慧、反思智慧,使我们能够对智慧本身有一个深切的理解。所以哲学不是一般的智慧之学,而是热爱智慧和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追求到什么程度上了呢?它追求到我们大家所说的追本溯源、刨根究底的程度了。用哲学家的话来说,它要去探究那个人类思想的地基。我们盖一个楼,这个楼结实不结实主要取决于它的地基,而人类思想、人类文明的地基是哲学,哲学要寻求构成思想的那个最深切的根基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说,哲学首先是一种爱智的激情、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你没有这样一种想要追求根源的渴望,很难深入地去学习哲学。有人说,你要想成为科学大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作家张炜也说,你要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你必须也是一个思想家,张炜甚至提出,一个老员工如果在大学四年没有读过康德和黑格尔,你的四年大学就白读了。作家张炜的话,我不知道青年老员工们听过之后作何感慨?要做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员工,你需要有这样一种哲学的思想。
 
那么什么是哲学的思考呢?哲学不是给我们智慧,而是对我们的智慧的一种追问,它追问我们构成思想的根据和道理。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怎么理解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想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哲学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清全部的哲学问题,它确实可能使大家更好地去理解哲学。我就用这一支粉笔可以讲清全部的哲学问题,我们来试一下。
 
我手里有这样一支笔,它是什么呢?它是我认识的对象,也就是我认识的客体,而我在认识这支笔,那么我就是认识它的主体,因此我和这支笔之间就构成一种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什么叫主客体关系呢?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动物与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我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有一种时间的先在性,比如说我们这有一棵大树,100岁了,比我年龄大,那么从时间的角度说大树先于我而存在,但是如果我把大树作为认识的对象,我和大树构成了主客体关系,谁在先?我在先,没有我的存在,大树能构成我的认识对象吗?所以这是两个问题,而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句话就是,“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在这里边尖锐地批判了这样一种直观反映论的思维方式,我们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是这样吗?一会儿我专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实事求是?我们在拿这一支笔的时候,所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就已经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的这个思想,“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动物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是受到你的知识理论背景限制的,所以大家才要来受教育。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突出的教育问题呢?就是我们要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怎么能够引导我们的理工科,包括我们农科的老员工也能够从哲学的角度、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可能不仅有助于提高你的专业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你作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具有充实的精神家园的人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我对老员工说,你学习哲学就是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其中最重要的是撞击理论思维,没有对理论思维的撞击就没有哲学。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就要真正地去思考问题,所以我一直在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我们要培养上得去的理论研究型人才,要培养下得来的运用操作型人才,绝不能培养那种既上不去、又下不来的知识储存型的员工。但是我们现在高等教育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要想培养上得去的理论研究型,我们就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就必须撞击我们的理论思维。
 
我们就拿这一支笔,马上就提出一个最深刻的哲学问题,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而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里边首先提出来一个人对世界的关系问题,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了吧。马克思说过,如果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直接合而为一的,那么一切科学研究就是多余的了,所以科学研究就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怎么样看待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事物的那个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和这个主体之间什么关系?这就叫哲学了,这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如何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同我作为主体联系在一起的。你用自己的感性,以眼睛为例,你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永远是事物的现象、个体、特殊性和偶然性,谁能用眼睛看到事物的本质?所以才说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规律怎么又被你掌握了?是被你的思想掌握了。大家又问了,你的思想能看见事物的现象、偶然、特殊、个别吗?认真学习毛主席写的《矛盾论》、《实践论》,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人生境界和工作水平有重大意义。从矛盾的观点看:我的眼睛看到的永远是对象的现象的存在,而看不到现象的本质的存在,我的思想想到的永远是对象的本质的存在,而看不到对象的现象的存在。感性能看到的理性看不到,理性能看到的感性又看不到,所以人的感性和理性,对象的现象和本质永远是矛盾,这才是“矛盾论”。离开了矛盾,你怎么去看待事物?世界就是矛盾的,思想就是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只有用矛盾的观点才能够去理解所有的事情,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永远是矛盾的,人的感性和理性永远是矛盾的,而人的感性和理性同对象的现象和本质之间也永远是矛盾的,这就叫哲学。这才是真正的哲学思考,思考完了怎么样?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你再去看任何问题的时候,就不是在一个经验的常识的水平上去看了,而是在一个哲学的爱智的水平上去看了。这是第二个,感性和理性、现象和本质的矛盾。
 
哲学绝不是要求大家回去一条一条的去背,因为哲学是一种爱智的追问,是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的,而不是教条。我们现在的哲学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把哲学变成教条,所以我讲课就注重四个字,“有理讲理”。首先是把道理搞清楚,然后是和大家讲道理,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我特别相信马克思的一句话,“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为什么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理论自信呢?就是因为它能够说服人,所以就能够掌握群众,就能够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我想对于我们老员工来说尤其重要。什么叫青年?你年轻就是善于、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讲座能够使我们的老员工更加热爱学习,更加能够学出自己的独立的见解。那么首先的是不要教条地去背记,而是要讲道理,这是我们中国高等教育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下面我们继续从这支笔谈哲学。现在看到的是这样的一支笔,但是你满足就用这支笔吗?不是,你会要求一支更好的笔,这里就提出一个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问题。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让世界满足自己”,“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画”。我讲最后一个问题时要谈到,人永远是一个理想性的、超越性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你总不满足已有的东西,而要把那个你所希望的现实变成真正的现实,从我和这个笔的关系就透视出这个问题。人都是追求真善美的,在我和这个笔的关系当中,我不仅仅要求它是一支笔,真,而且要求它是一支好用的笔,善,我还要求它是一支好看的笔,美。在我和一支笔的关系当中就体现出哲学所追求的真善美的问题。而把所有的这些问题放在一起是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作为全部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绝不是一个抽象的、需要你背记的东西,而是需要你深刻理解的东西。你如果真正能够理解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仅仅理解了哲学,而且真实地提高了你的理论思维能力。所以我接着进入到第二个问题,人的思想与哲学的“反思”。
 
人的思想与哲学的“反思”
 
哲学的“爱智”表明了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智慧,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那么哲学这种思维方式一般我们是用两个字来表达的——反思。什么叫反思呢?用黑格尔的话说,反思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不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当成问题的,只有进入到哲学反思的时候,你真正地触及到理论思维的时候,才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把哲学的反思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二,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三,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四,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掌握了这四个方面,你就知道怎么去进行哲学思考,而且还知道怎么用哲学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人类思想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最基本的维度,一个叫构成思想的维度,一个叫反思思想的维度。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都是构成思想的维度,认识就在思想观念当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实践就是在现实当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就叫构成思想。什么叫反思思想呢?反思思想是把你已经构成的思想作为一个再思想的对象,这个再思想的反思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反思。古今中外的哲学首先解决的都是这个基本信念问题,这个基本信念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问题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我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话:“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它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恩格斯的这个论断讲了一个我们人类思想的最根本的道理,我们所要学习的哲学的最根本的道理,什么道理呢?恩格斯说,我们的这个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他们的结果当中就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是彼此一致的。这是前两层意思了,重要的是第三层意思,这种思维和存在的规律的一致是什么呢?是我们进行思想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哲学首先是思考这个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说老实话,真正想学习理论绝不是很轻易的一件事情,什么叫做学习?真正的学习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较劲,就是要读那些引起头疼的书。我在今年吉林大学开学典礼上说,我既喜欢看到我们的同学在图书馆里边静静地读书,我也喜欢看到我们的同学在操场上奔跑,我就不喜欢看到我们的同学泡网吧,什么东西都是吸引眼球的,什么东西都是八卦的,什么东西都是过眼烟云的,你能学到什么呢?你从来没有跟自己过不去,你从来没有跟自己较劲,你从来没有从那些引起头疼的书,看哪本书都像听相声一样,哈哈一笑了之,你能学到什么呢?我们现在的老员工不太容易找到工作,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首先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应当问一问自己在大学的四年生活当中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真实的本领,你能当“某种人”吗,你使自己“作为人而成为人”吗?应该是追问的、自觉的。在学校就是学习,就是思考,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就是使自己有健全的人格,你有很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就有了工作的基础。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整体地解决我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而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我说到哲学,它首先是要反思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你学习数理化、天地生、政经法,都是把我们的思维的规定就是存在的规定作为一个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而哲学是什么呢?哲学就是要追问,我们的思维的规律和那个存在的规律就是同样的规律吗?这就是哲学问题了,有了这种追问,你就会直接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爱因斯坦和玻尔曾经有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争论,说那个微观粒子究竟是微观粒子本身的客观存在呢,还是它通过我们的仪器的一种宏观的显现呢?科学问题生成的都是哲学问题,这就是真实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前提批判,我提出了六种对象:一,思维和存在的抽象的统一;二,思维和存在的抽象的对立;三,思维和存在的逻辑的统一;四,思维和存在的历史的统一;五,思维和存在的文化反省中的统一;六,马克思所说的实践论理解中的这种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这是对于我们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反思。
 
第二,对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的反思。马克思说人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握世界的,我们是用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哲学的、伦理的方式来把握世界,所以我们才构成了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五彩缤纷的、姹紫嫣红的世界图景。你掌握了哪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你才能够构成相应的世界图景,学了哲学就会对于你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思考。
 
比如我们现在讲校园文化,注重文学艺术。马克思说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就是涉及到哲学的反思,怎么理解艺术呢?著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是创造,但是这个艺术究竟创造了什么呢?我在《哲学通论》里说,那个文学家是创造了语言还是创造了文字?那个音乐家是创造了音符还是创造了旋律?那个画家是创造了颜料还是创造了画布?尤其更直观地说,那个舞蹈家是创造了胳膊还是创造了腿?什么也没创造,那为什么艺术叫创造呢?这就叫哲学的追问了,通过这个追问追问出什么呢?追问出人创造的意义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精神家园。所以美是生活,美是发现。齐白石画的虾不能在水里游,徐悲鸿画的马不能在草原上奔驰,但是当我们看到了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我们感到了生命的跃动与世界的美好。只有文学才能够使我们看到太阳的时候说旭日和夕阳。前几天开学典礼,正好在八月十五之前,我说这是你们新生在吉林大学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希望你们在赏月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有浓浓的情意,而且能够吟诵出这样的一些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意义就不一样了,你的八月十五和别人的八月十五就不一样了,你的充满一种美好的东西。一个人没有一点艺术的品味,没有一点文学的修养,不可能过一个冯先生所说的“作为人而成为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艺术嘛,这不就是对艺术的反省嘛。
 
我们再说宗教,现在宗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其实也是我们中国现在意识形态方面所面对的一个重大的问题,究竟怎么理解宗教呢?我想还是得回到我们的老祖宗,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道理是极为深刻的。关于什么是宗教,没有一个人超过马克思讲的那一句话,“宗教就是还没有获得自我,或者再度丧失了自我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同学有倾向信点什么东西,如果你能够理解马克思的这个思想,我想你不会信别的,你会信马克思主义。宗教就是你还没有获得自我,或者你曾经获得自我但是你再度丧失了自我的那样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让渡给上帝了,所以上帝变成了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存在,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有人对我说,孙老师你有没有信仰?我说有信仰,我信马克思主义。这不是一种政治宣传,而是我发自内心的一种最真实、最真诚的想法,而且这种最真诚、最真实的想法是基于我几十年的理论研究的结果。如果你有这样一种哲学思考,你真正读了马克思的书,就会对宗教有一个真实的深刻的理解。
 
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学科学,怎么理解科学呢?科学是以整个世界为对象而构成关于整个世界的全部的思想。哲学是以科学所形成的关于全部世界的思想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所以哲学是反思,而科学是构成思想。这就是哲学对科学的巨大作用,它能推进科学的发展,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科学的科学,好像哲学凌驾于科学之上。哲学和科学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当中各有各的作用。我在《哲学通论》里边说过那样一段话: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给予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是它仍然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是它也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是它也劝导人类以向善。难道哲学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吗?不是的,哲学是恩格斯所说的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对象,从而揭示我们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和我们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
 
第三,对构成思想的基本逻辑的反思。一般大学都开逻辑课,毛泽东当年特别提倡大家都学一点逻辑,因为人首先需要合乎逻辑的思考。你学习就要学会清晰的思考,清晰的表达,要合乎逻辑。形式逻辑是最基本的思维的逻辑,如果连形式逻辑都不遵守,你说的话不都是糊涂话嘛。但是你仔细分析人们说话,很多人说的是违背形式逻辑的,但是哲学一个重大的任务是对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也就是说它不仅仅要考察人类思维的形式结构,它更要去研究人类用于把握世界的那个概念的发展,所以列宁说,概念、范畴,不是人类认识的工具而是人类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其实你们到大学学什么来了?到大学就是学习你这个专业的概念、范畴和由它们构成的公理系统。什么叫做专业,什么叫非专业,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在哪?非专业就是把概念变成名称,而专业是把名称变为概念。所有的话大家都能说,但为啥我专业,你非专业,或者反过来我非专业,你专业呢?比如说哲学的话,我专业,可能在座的多数同志不是专业,为什么呢?因为你们说哲学那个话的时候是把哲学的概念当成名称说的,物质、认识、实践、规律、真理,你跟我一样说,可是你不了解它的哲学内涵,我为什么是哲学专业呢?当我说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不是说名称,而是说概念,什么叫概念呢?概念是人类文明史的积淀和总结,所以恩格斯说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我写了一篇文章在中国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也有很大的争议,题目就是《“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离开了哲学史没有哲学,我之所以是哲学专业,是因为我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说了什么,你之所以不是哲学专业,是因为你不知道古今中外哲学家都说了什么。实际上这个道理很简单。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出三个问题:如果搞哲学的人不掌握哲学史,如何专业地研究哲学,如何以哲学的方式面对现实,如何进行哲学的理论创新呢?三个都做不到吧。所有的专业学科都如此。我第一次去参加全国政协会的时候,我的提案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要学习当代的社会科学,就是说,你只有在掌握当代社会科学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地参政议政。为什么总书记昨天接见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那些外国顾问们?我们中国的问题我们不是更清楚,为什么要请国外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来做顾问呢?想一想,这就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所以大家要是真正地学习,必须是在一个专业的意义上来进行学习。
 
所谓思想的反思绝不是空洞和抽象的,它首先是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基本信念的批判,这样的批判才能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我们不知道马克思发现的历史规律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那么你会相信马克思主义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边说,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只有坚信马克思所发现的这两个规律,你才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现在说群众路线教育,让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你能坚定吗?你今天信,明天可能就不信了,甚至从一开始你也许就没信,因为你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思维的规定能够把握到存在的规定。这听起来是抽象的哲学问题,它深层地蕴涵着最真实的现实问题,所以马克思在评论黑格尔的时候说,黑格尔是以最抽象的形式表达了人类最现实的生存状况,因为人类现在就在受抽象的统治。
 
第四,对于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的批判,最重要的是对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的前提批判。我们大家在形成思想的时候,总有一些去构成思维和存在统一的最基本的一些观念,而哲学就是在批判地反思这些基本观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第一就是说“人”,中国人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是什么?“某某人不是人”。可是你说人家不是人,得先知道啥叫人,回家一查字典,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那你骂人的时候是在说他不会使用工具,不会制造工具吗?肯定不是。你是说这个人缺少人性,没有人格,丢了人伦,失掉了人情,总而言之没了人味,这样你才说他不是人,但是你这样其实是在说什么呢?“人”是什么嘛!所以这就回到我们的老祖宗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历史的和时代的内涵,所以人本身是发展的。恩格斯说,整个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改变的过程而已。我们学习了马克思的理论,学习了哲学,我们才能够真正去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及其历史的发展”,人是历史发展的,我们对人的理解也是历史发展的。前几天我们有个中文系的博士对我进行采访,让我评论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评论莫言获诺奖,这篇文章刚发出来。文学也好,哲学也好,它实际上在理解人性,是在挖掘着人性,而人性是个历史的东西,不是个抽象的东西。对待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对待马克思主义,现在有两种倾向是非常值得警惕的:第一,仍然是教条主义地去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说他去寻章摘句,也不知道马克思的意思,就把马克思的某句话往他的文学评论里边一套;第二,他是迫于无奈,本来不是真正想用,但是觉得不用又不能装潢门面。这两种倾向,都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学说,同时又是一种学术,但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应该内化为我们的一种学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真正变成我们去观察现实、分析问题的伟大的认识工具,我们才能真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我举一个例子,老员工,今天现实主义,明天理想主义,后天实用主义,怎么总是摇摆不定呢?为什么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为什么不坚定呢?所以人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个真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以理论作为支撑。总书记说的“缺钙”,缺什么钙呢?缺理论之钙,缺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钙。你要想有一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能够真实地去奋斗,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这种真实的“看家本领”。比如说到历史,现在一种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那么怎样看待历史?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创造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不是在他们自己的选定的条件下进行的”,“人既是历史的经常的前提,也是历史的经常的结果,人只有作为历史的经常的结果才能够构成历史的经常的前提”。我们现在怎么看待现实呢?恩格斯有句名言,片面性是历史发展的形式,历史总是以退步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进步。我们现在一看改革开放这也是问题了,那也问题了,如此等等。我们从一个宏观历史视野去看,才能看清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什么叫实际?我们在看实际的时候必须分清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局部和全局、现实和可能,如此等等。对实际进行这样一种矛盾的分析,我们才能够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些人开口闭口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它成了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句空洞的套话。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你必须系统掌握理论,因为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所以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坚决地反对那样一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刻舟求剑,但另一方面它又对我们认识的主体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这才是哲学的反思。必须掌握理论,所以叫做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最近《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发行了,怎么理解科学发展观?怎么理解发展?什么是发展?这就是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反思了。什么叫做“以人为本”呢?它是对于发展提出了一个标准、根据和尺度。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问题首先是一个标准和选择的问题,发展就是在我们的一种顺序性的选择和安排当中确定的一种基本理念,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而历史的发展总是片面的,正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片面的,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我们学习了哲学之后,绝不只是收获了一些抽象的、思辨的概念,而是具有了一种极为现实的、能够转化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最真实的本领。这是我跟大家说的第二个大问题,人的思想与哲学的“反思”。
 
人的追求与哲学的“境界”
 
最近我看《新华文摘》的一篇文章说,现任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女士在她最困难的时期,是从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获得了力量。冯先生说,哲学就是一种“觉解”,哲学使你能够觉解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价值,对于应该如何生活的一种“觉解”,就是“境界”了。冯先生提出了人生的四境界:最低的那种叫自然境界,用我们一般老百姓的话说食色性也,你维持自己的生存,还要养育后代,这就是自然境界;第二境界,功利境界,知道追名逐利;第三境界,道德境界,不光想自己,还想别人;最高的就是天地境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最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情景合一”、“万物皆备于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它要求达到的是一种境界,其实对于我们构建精神家园来说,最后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是这一种境界。比如说,我们做老师的讲课就应该好,什么叫做好呢?就是他能够形成一种教学的境界,把那种知识转化为一种智慧,用我们的现代哲学家冯契先生的话说,就是“转识成智”。老师应该是教给大家智慧的,而不是教给大家知识的,他应该是达到一种境界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怎样来理解这种境界呢?对于学习哲学,我觉得就应该把三个东西统一起来:一,就是贯穿哲学史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存在的三种历史形态;三,马克思所说的哲学的不同的历史的文化内涵。所以,你真正要达到哲学的境界和人生的境界,就需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就是要把这三者统一起来。在反思哲学基本问题的过程当中去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人在自然经济中的“人对人的依附性”的存在,人在市场经济中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以及未来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哲学表征人的存在的历史演化,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马克思说,古代哲学是“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近代哲学是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也就是“上帝的人本化”过程,而现代哲学是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把对神学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对上帝的批判转化为对法的批判、对政治的批判,它要使人们获得这种真正的现代意识。想学到任何一点东西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如果你能够有兴趣学习哲学,真正想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人生境界,那就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关于怎么学习哲学,我概括为四句话:一、时代精神主题化;二、现实存在间距化;三、流行观念陌生化;四、基本理念概念化。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理解哲学离不开自己的时代,哲学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着重大的理论问题,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时代性的现实问题。马克思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真正的学习哲学必须同我们今天的时代和它的问题,以及我们所承担的时代的使命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所以时代精神主题化。第二,哲学是以它自己特殊的方式去把握现实的,它不是像其他的实证科学那样直接去研究那个经验的对象,所以毛泽东说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直接地是以各门科学知识为对象,这样它才能够超越那种表象的偶然性、流变性、杂多性,它才能够深层地去透视现实,理想地去引导现实,批判地去看待现实,它才能够成为一种批判的智慧、反思的智慧、超越的智慧和创新的智慧。第三,哲学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对于基本观念的批判。也就是说,任何一门科学能够建立起来的基础都是它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理念,而哲学做的工作就是对它们的批判性的反思,所以不管你从事哪门科学,你都有必要去思考哲学,这才能够提升你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最后,基本理念概念化。你需要比较系统地去学习,这就对学习哲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在《哲学通论》里边说了五句话,高举远慕的心态,缜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我们只有真实地学习、掌握、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它才能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才能够转化为人民的生活境界。
 
我们今天可以不是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但是我们不能没有英雄主义的精神,像黑格尔说的“哲学就是使人崇高起来”,像冯先生说的“哲学就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像马克思所说的哲学是使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要使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在我们这个时代学习哲学,特别对于我们在座的青年老员工来说,一定要永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应该能够这样去对待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只因平生无愧事,方敢死后对青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够有一种真实的生活的幸福感,才能够共同努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梦想和追求。所以我说,健康的体魄是锻炼出来的,真实的本领是钻研出来的,美好的心灵是修养出来的,成功的人生是拼搏出来的。我特别希望我们的青年员工们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当中增强多方面的修养,包括我们的哲学修养,用我们的哲学智慧去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在我们未来的工作当中能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首 页| 关于bat365| 团队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党群工作| 规章制度| 学术资源| 团学工作| 哲学云数据1|